close

images.png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一個東南亞國家,位於中南半島西部,西北隣印度孟加拉國,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1,930公里,佔國境線總長三分之一。國土面積約67.8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國家、東南亞第二大國。人口5000多萬,世界排名第24。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下載 (1)  下載 (3)  

名稱的由來

「緬」字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之郊外」,這就是古代中國西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元朝時成為中華人士對其最廣泛之稱謂。1989年,緬甸軍政府把緬甸英文寫法「Burma」更改為「Myanmar」,世上大部分國家依其自主意願亦同改稱;不過某些地方還是習慣以舊名稱之,甚至是緬甸國內一般還是習慣稱Burma,書面語時才稱Myanmar

歷史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

公元20101021日,緬甸聯邦更換國號為「緬甸聯邦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同時使用新國旗與新國徽,國歌不變。

大事年表

  • 825年-1757年:孟族國王統治南緬甸。
  • 1044年-1287年:緬族國王由蒲甘城開始統治。
  • 1278年:元朝政府設置緬中行省,管理緬甸東北部地區。後撤,並入雲南等處行中書省
  • 1287年-1531年:撣族國王由阿瓦由緬甸中部開始統治。
  • 1531年-1752年:東吁王朝統治緬甸。
  • 1752年-1885年:貢榜王朝統治緬甸。
  • 1824年-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以英國的決定性勝利告終。
  • 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英國兼併下緬甸。
  • 1875年:西部克倫尼邦被確認為主權國。
  •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第三次英緬戰爭,英國佔領了整個緬甸,併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雲南總督岑毓英據情上奏中國清朝政府命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
  •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六月):中國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中英緬甸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貢。至於中緬邊境未定界,應由兩國會商勘定。」
  • 1890年-1947年:撣邦佤邦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克欽邦欽邦則為分開的行政區。
  • 1894年:薛福成在倫敦與英國簽訂《中英滇緬商務條款》。
  • 1897年:修改訂約劃定疆界及規定商務課稅等條文。緬甸完全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屬印度的一省,由印度總督派有駐緬治理。
  • 1937年:41日,《印度政府法》實行,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為大英帝國緬甸本部(英屬緬甸)。
  • 1941年:12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 1942年:翁山奈溫所領導的緬甸獨立軍引領日軍佔領緬甸
  • 1943年:81日,日本宣佈給緬甸成立緬甸政府,並幫助緬甸發展國家經濟。
  • 1944年:2]],翁山秘密組織「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
  • 1945年:327日,「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揭起武裝抗日旗幟。8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後,大英帝國重返緬甸。1016日,原緬甸總督斯密士爵士Sir Reginald Dorman-Smith)重返緬甸,實施軍事管治。11月,臨時政府正式產生,以翁山為副總理。後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分裂,臨時政府亦因此而夭折。
  • 1946年:8月,藍斯將軍(General Sir Robert Rance)出任總督。第二次臨時政府成立,翁山為總理
  • 1947年:眾撣邦、克欽邦、欽邦及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彬龍(也譯為班弄)小鎮上,簽署《彬龍協議》),協議之目的為,聯合緬甸、撣邦克欽邦欽邦等,聯合向英國爭取獨立。719日,翁山將軍及六位閣員被暗殺。
  • 194814日:緬甸脫離英國六十多年的的殖民統治,正式宣佈成立緬甸聯邦共和國,蘇瑞泰為首任緬甸總統。
  • 1948年-1958年:以吳努為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成為緬甸聯邦的執政黨。
  • 1958年-1960年:吳奈溫將軍強迫吳努讓其成立「看守政府」。
  • 1960年-1962年:吳努的緬甸聯邦黨(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廉潔派改名)在1960年緬甸大選獲勝而執政。
  • 1962年-1974年:吳奈溫奪取政權,廢除聯邦憲法,成立「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排除民選制度,開始軍人獨裁統治。
  • 1974年-1988年:吳奈溫頒布新憲法,承認若開邦、欽邦、克欽邦、克倫邦、卡耶/克倫尼邦、孟邦、撣邦為行政單位。吳奈溫將軍脫下軍裝,自任「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主席,「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緬甸聯邦」改國名為「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確立一黨專政,實行緬甸式社會主義
  • 1988年:8888民主運動之後,奈溫退居第二線,由蘇貌將軍接班,執政黨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更名為「緬甸民族團結黨」,成立「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堅持一黨專政。
  • 1989年:緬甸軍人政府將「緬甸」的英文寫法「Burma」改為「Myanmar」。
  • 1992年:丹瑞將軍取代蘇貌將軍全面接掌軍政大權,繼續一黨專政。
  • 1997年:丹瑞將軍改「緬甸聯邦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為「緬甸聯邦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繼續一黨專政。同年,蘇貌將軍病逝,吳奈溫失勢。
  • 2002年:吳奈溫在軟禁中去世。
  • 2005117日:因戰略思維,緬甸政府宣布首都由仰光遷都至奈比多
  • 20078月中旬:仰光爆發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是緬甸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抗議遊行,參加人數大約數十萬人。遊行本為抗議油價高漲,後轉為要求民主的反政府示威遊行,至926日軍人政府開始鎮壓,致數人死亡。
  • 200829日:軍人政府宣布將在五月舉辦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並在2010年舉行民主選舉來成立新政府。
  • 200853日: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襲擊仰光等人口稠密城市,造成至少13萬人死亡。
  • 20101021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頒布法令,正式啟用新憲法確定的新國旗新國徽並把國名由緬甸聯邦改為緬甸聯邦共和國。
  • 20113242155分(UTC+8):緬甸東北部發生地震矩規模6.9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 2011330日,吳登盛成為緬甸總統,丹瑞退位。
  • 201241日: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發布公告,在45個議會議席補選中,全國民主聯盟最終獲得了43席(聯邦議會人民院37席、民族院4席共計41席,地方議會2席),全國民主聯盟主席翁山蘇姬當選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員。
  • 201352日緬甸執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證實,總統吳登盛已經正式辭去該黨主席職務,現任聯邦議會人民院議長吳瑞曼接任鞏發黨主席。

政治與軍事

緬甸現在是一個議會制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及冷戰時期,緬甸由吳奈溫將軍一直專政。199012月,人民議會選舉出來的代表們組成了一個以恢復緬甸的民主制度為主要任務的緬甸聯邦國家聯合政府。該政府為流亡政府,現由山溫所帶領。緬甸聯邦國家聯合政府實際上只擁有相當有限之權力,且被緬甸軍政府宣布為非法組織。

20112月以前,緬甸軍政府的領導人為丹瑞,他同時是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擁有所有決策權,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長和內閣成員的權力,以及處理緬甸在國際政治上的權力。

20041019日,梭溫替代欽紐成為緬甸前總理,後者被視為丹瑞的親信。20075月,梭溫因健康因素卸職赴新加坡治療(至1012日病逝),由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登盛出任總理(現為緬甸總統)。在緬甸,除衛生部、教育部、勞工部和國家計劃和經濟發展部外,大多數部長和內閣都受軍隊官員控制。

緬甸主要政黨包括全國民主聯盟撣族民主聯盟,他們活動大都被政府約束。其他還有一些代表少數民族利益的政黨。緬甸民族團結黨代表軍隊,由一個名為緬甸聯邦鞏固和發展協會的組織支持。

1988年,緬甸軍武裝鎮壓民眾對於經濟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滿的抗議活動。198888日,軍隊朝遊行示威者開火,該事件被稱為8888民主運動1988年的抗議活動為1990年的人民議會選舉鋪了路,然而這次選舉結果隨後被軍政府宣布無效。在此次近30年來的首次選舉中,由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以超過60%的選票贏得了超過80%的國會席位。但是,翁山蘇姬卻在選舉後遭到軍政府的長達六年的軟禁,並數次入獄,其後仍被軟禁。翁山蘇姬因身為緬甸的民主推動者獲得了國際的讚譽,在1991年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自1990年的選舉至今,翁山蘇姬仍多次前後被政府軟禁,軍政府對於她人身的控制與監視一直沒有停止過。儘管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曾向丹瑞請求釋放翁山蘇姬,以及有來自東南亞國協的壓力,在2006527日緬甸軍政府仍再延長了對翁山蘇姬一年的軟禁。雖然該政府正面臨著國際上的孤立局面,他們仍舊宣稱此為1975年國家保護法案授予的權力,即理論上政府有關押任何人的權力。緬甸的問題首次被聯合國安理會提及是在200512月召開的一次非正式研討會上。東南亞國協在對緬甸政府表示失望之餘,成立了東南亞國協內部國會緬甸核心小組會議之外,尚陳述了緬甸缺乏民主的問題。

民主改革

20101021日,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頒布法令,緬甸正式啟用《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確定的新國旗、新國徽,國歌保持不變。

2010117日,緬甸依據新憲法舉行了一次多黨制全國大選,共有37個政黨參加大選。大選選舉出聯邦和省、邦各級議會代表,聯邦議會由上院民族院224席)和下院人民院440席)組成,然後計劃再選舉出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其後,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國家權力。由於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未能參選,所以這次選舉在國內外備受批評,被指普遍存在舞弊行為。最終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人民院、民族院分別獲得259席與129席成為第一大黨。

201124日,緬甸國會選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登盛緬甸總統330日,一名緬甸官員說,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和副主席貌埃當天退位,下令解散了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軍人政府),將政權移交新政府。44日,緬甸官方正式宣布,統治國家將近20年的強人丹瑞已卸下軍事領導人的職位。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目前各政府部門還掛著丹瑞的照片;許多分析家指出,由於登盛是丹瑞的重要親信,所以78歲的丹瑞還是會在幕後聽政。

據德國之聲報導,過去嚴格管制網路的緬甸,在今年新政府上台後為強化開明形象,於20111027日宣布,正式解除FacebookTwitterBBCYoutube等曾發表不利緬甸軍政府形象的網站封鎖,象徵緬甸進入網路自由時代

20124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當選緬甸國會下議院議員,並於52正式上任

2012820日,緬甸政府信息部在其官網上宣布,即日起開始廢除對所有緬甸當地出版部門的審查制度。2012917日,緬甸政府宣布再特赦514名囚犯,包括部分外籍囚犯和政治犯。

經濟

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人民所得約780美元,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其國土的森林覆蓋率達50%,林區產硬木和貴重的柚木工業有碾米、木材、石油開採、小型機械製造、礦產等部門。礦產有石油鋼玉玉石,其中紅寶石翡翠之質量全球最高。

21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並沒有在二次大戰之後有大幅的提高,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據比較權威的一種估算,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年收入776美元。據2004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

2011, 總統吳登盛上台, 緬甸實行全面經濟改革, 放寬投資政策, 改革稅率及法律制度, 外來投資金額由2010年的300萬美元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20億美元,比率達667:1。貨幣政策的改變使緬幣升值近25%, 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為8.8%,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上升至1300美元。

緬甸政府大量投資基建,耗資580億美元成立土瓦經濟特區,將與深水港為中心,佔地約萬公頃,目前緬甸政府已經和泰國建立多項合作,以後將建設水力發電廠、石化廠和煉油廠等項目,而中國、南韓和印度都表示相當的興趣要投資。期望會打造成東南亞以至印度洋地區的新經濟中心。

地理

下載 (2)  下載 (5)  

 

緬甸聯邦共和國位於東南亞西北部,東與中國、寮國和泰國相鄰,西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相接。西南瀕臨孟加拉灣,南臨安達曼海。面積676,578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緬甸三面環山,西部有若開山脈,北部有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東部和東南部為撣邦高原和丹那沙林山脈。中部為平原。位於北部喜馬拉雅山中的開加博峰海拔5881米,是緬甸也是東南亞的最高點。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錫當河等。其中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西藏林芝地區,向南流經緬甸中部地區,最後注入安達曼海。緬甸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為緬甸最重要的河流。

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河谷平原夏季悶熱多雨,內陸山區比較乾燥。

地形

緬甸西部邊境有那加山脈和阿拉干山脈,東部為撣邦高原,中部是依洛瓦底江平原,南部有丹那沙林山地。

兩旁有山脈環伺,中央部份有南北向廣大的沖積平原,是農業的精華區,雨季時常泛濫。

氣候

緬甸位於南亞季風區,屬熱帶季風氣候35月是暑季,610月是雨季,11月-2月是涼季;山地多雨區年降水量達30005000毫米,內陸乾燥區5001000毫米。

夏季,河谷平原因熱氣無法由高聳的北邊界流出,再加上西南季風自南邊缺口北上,頗為悶熱。

  

人口和民族

緬甸有約六千萬的國民,68%緬族。主要的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若開族(3.5%)、華人2.5%)、孟族2%)、克欽族1.5%)、克耶族0.75%)以及其他原住民民族(4.5%),此外還有印度人孟加拉人移民(1.25%)。但是緬甸官方目前並不承認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印度人、孟加拉人和羅興亞人(來自孟加拉國的一個混血族群)為法定少數民族。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很多懂英語89%的緬甸人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則是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伊斯蘭教以及部落民的拜物教(原始宗教)。

下載  

行政區劃

緬甸一共下轄七個(、七個(和一個聯邦特區(奈比多 7個省的主要人口為緬族7個邦的主要人口由當地的少數民族構成。

 下載 (1)

地圖

No.

行政區

緬文名稱

首府

面積 (km²)

人口

鎮區數

 

1

伊洛瓦底省Ayeyarwady Region

 

勃生

35 138

7,330,200

26

2

勃固省 Bago Region

 

勃固

39 404

5,581,300

28

3

馬圭省 Magway Region

 

馬圭

44 820

4,760,100

25

4

曼德勒省 Mandalay Region

 

曼德勒

37 024

6,727,900

31

5

實皆省 Sagaing Region

 

實皆

94 625

5,663,200

37

6

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 Region

 

土瓦

43 343

1,347,700

10

7

仰光省 Yangon Region

 

仰光

10 171

5,836,200

45

8

欽邦 Chin State

 

哈卡

36 019

541,900

9

9

克欽邦 Kachin State

 

密支那

89 041

1,327,700

18

10

克耶邦 Kayah State

 

壘固

11 733

247,300

7

11

克倫邦 Kayin State

 

帕安

30 383

1,553,100

7

12

孟邦 Mon State

 

毛淡棉

12 297

2,470,400

10

13

若開邦 Rakhine State

 

實兌

36 778

3,004,700

17

14

撣邦 Shan State

 

東枝

155 801

8,461,500

54

-

奈比多聯邦區Naypyitaw

 

奈比多

   

8

緬甸名人

辛西雅醫生:在泰緬邊境成立醫院救援緬甸難民的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翁山蘇姬:緬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獲得薩哈羅夫獎,翌年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吳丹1961113日至1972年任聯合國秘書長,因為個人原因在第二屆任滿後退休。                                                                           吳努:第一任緬甸總理,在1948年至1962年執政,其後於1988年建立全國民主聯盟,全國民主聯盟的四位創辦人之一。

下載 (2)                                                                                                                                                                                 文化

緬甸語文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緬語支;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且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梵文,並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

節日

日期

名稱

14

獨立紀念日

212

聯邦紀念日

32

農民節

310

乾旱季慶典

327

抗日勝利日

413日至416

潑水節

417

新年

51

勞動節

719

烈士日

1126

點燈節

1225

聖誕節

緬甸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魚湯麵、椰子麵、椰子粥、涼拌麵、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下載 (3)  下載 (4)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裡喝奶茶,吃肉包子油條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鹹。烹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醃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其資料採自wi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未來的音樂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